上一篇,我們談了體重過重跟睡眠呼吸中止有密切關係,但當你發現自己打呼,卻一看體重發現BMI不過才22,常會直覺反應:「我又不胖,應該不會有問題吧?」
事實上,許多亞洲人就是在這樣的錯誤認知中,錯過了早期診斷睡眠呼吸中止症(Obstructive sleep apnea, OSA)的機會。
今天這篇文章,我們來談談:
✔ 為什麼「不胖」≠「沒風險」?
✔ 亞洲人比西方人更容易在 BMI 正常下罹患睡眠呼吸中止症的原因是什麼?
✔ 非肥胖 OSA病 患需要接受治療嗎?
不胖的人也可能患有睡眠呼吸中止症?
許多研究已證實,即使在體重正常甚至偏瘦的亞洲成年人中,仍有相當比例罹患睡眠呼吸中止症。
根據 2013 年一篇系統性文獻回顧整理亞洲地區的研究資料顯示,睡眠呼吸中止症的盛行率範圍極廣,從 3.7% 到 97.3% 不等,這些差異主要來自研究對象是否為高風險族群(如肥胖、打呼者)、所使用的診斷工具(如問卷、簡易監測或完整多項睡眠檢查)以及各地族群的年齡與性別分布等因素。多數社區型調查的盛行率通常在10%以上,但精確數值會因各研究設計而異〔1〕。
此外,2022 年台灣的研究指出,在所有確診睡眠呼吸中止症的患者中,20–40 歲的年輕成年人約佔 19.8%〔2〕。這提醒我們,即使是年輕、非肥胖族群,也不應忽視睡眠呼吸中止症的風險。
亞洲人為何特別容易出現「非肥胖型睡眠呼吸中止症」?
研究指出,亞洲族群即使在相對較低的 BMI 下,也有較高的 OSA 盛行率。這與以下因素有關:
1. 顱顏結構差異
亞洲人常見下顎後縮、顱面較短、面中部扁平,這些特徵使上呼吸道原本就比較狹窄,在睡眠時更容易塌陷。
2. 局部脂肪分布與呼吸道力學
即使 BMI 正常,頸圍偏粗、扁桃腺肥大、舌頭或軟顎肥厚,都會使上呼吸道狹窄或對上呼吸道造成壓迫,增加打呼與呼吸中止風險。
3. 非解剖性生理因素
研究顯示,非肥胖 OSA 病患更常出現「低呼吸覺醒閾值(Low Arousal Threshold)」,代表這些人在夜間即使出現輕微呼吸變化也容易被喚醒,導致反覆睡眠中斷、夜間缺氧與日間疲倦〔3〕。
簡單來說,「低呼吸覺醒閾值」就是對呼吸變化過於敏感、容易驚醒的體質。這使得睡眠不易進入深層階段,也可能影響上呼吸道肌肉張力調控,使呼吸道更容易塌陷。這類患者雖然呼吸道結構障礙不明顯,但因神經調控異常,仍會出現典型 OSA 症狀,且對 CPAP 治療的耐受性較差。
非肥胖型睡眠呼吸中止症,一樣不能輕忽
許多非肥胖患者誤以為「我體重正常,所以只是打呼,不會有問題」,但其實:
OSA 的危險來自反覆低氧與睡眠片段化,不是只有胖的人才會因為睡眠呼吸中止造成危險。
OSA 患者普遍比非 OSA 患者有較高 BMI、頸圍與腰圍;但亞洲人罹患 OSA 時,這些數值明顯低於白人族群〔4〕。
單靠 BMI 評估風險,容易低估亞洲人或非肥胖者的 OSA 問題。
小結
不要再用「我不胖」當作不看醫生的理由了。
在亞洲人身上,非肥胖 OSA 並不罕見,而且因為症狀容易被低估,更容易延誤治療時機。
✔ 有打呼、睡眠不安穩、白天容易累?
✔ BMI 雖然正常,但臉型偏短、下巴後縮?
✔ 醫師曾提醒你有扁桃腺肥大、咽喉狹窄或舌根肥厚?
這些都是非肥胖 OSA 的警訊,千萬別掉以輕心。
〔1〕Mirrakhimov AE, Sooronbaev T, Mirrakhimov EM. Prevalence of obstructive sleep apnea in Asian adults: a systematic review of the literature. BMC Pulm Med. 2013;13:10.
〔2〕Chen CY, Chou CW, et al. Obstructive sleep apnea in young Asian adults with sleep-related complaints. Sci Rep. 2022;12:20823.
〔3〕Antonaglia C, Passuti G. Obstructive sleep apnea syndrome in non-obese patients. Sleep Breath. 2022;26(2):513–518.
〔4〕Zhang Y, Cai X, Wang X, et al. Time-dependence and comparison of regional and overall anthropometric features between Asian and Caucasian populations with obstructive sleep apnea: a cumulative meta-analysis. J Thorac Dis. 2021;13(3):1746–17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