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蘇稟元醫師
最近的新冠疫苗門診,陸續遇到一些病人提出有關施打新冠疫苗後發生帶狀皰疹,是否還能施打第二劑的疑問。以下針對新冠疫苗及皮膚相關問題以及帶狀皰疹做簡單的介紹與討論,希望能帶給大家一些幫助。
2021年9月歐洲皮膚科醫學會期刊(J Eur Acad Dermatol Venereol. 2021 Sep 6. doi: 10.1111/jdv.17646.) 發表了一篇有關新冠肺炎疫苗注射後發生帶狀皰疹的文章。從2020年12月到2021年4月間,共有672位接受mRNA新冠疫苗注射後的病人發生皮膚相關的副作用,其中有35位是帶狀皰疹(16位為施打莫德納疫苗,19位接受BNT疫苗注射),平均年齡為46歲。
先幫大家整理幾項重點:
- 在第一劑疫苗注射後產生帶狀皰疹,目前並非施打第二劑新冠疫苗的禁忌症,還是可以施打同廠牌的第二劑疫苗。
- 研究顯示第一劑mRNA新冠疫苗後發生帶狀皰疹的機率高於第二劑;此篇研究中未有兩次接種都發生帶狀皰疹的案例
- 需注意施打第一劑mRNA疫苗未產生帶狀皰疹者,也並不代表施打第二劑就一定不會發生,仍有病患是在施打第二劑後才發生帶狀皰疹。
- 若您擔心新冠疫苗施打後誘發水痘病毒再活化形成帶狀皰疹,可以先看看這篇有關帶狀皰疹的文章,先有個初步的概念,再與您的醫師討論預防方式及是否需接受帶狀皰疹疫苗注射。
新冠疫苗注射後的帶狀皰疹,目前大多認為是疫苗注射後對免疫系統造成的影響,尤其是T細胞的調節,使潛伏在神經節中的水痘病毒再活化所導致的結果,並非新冠疫苗會直接造成帶狀皰疹,尤其以接種mRNA疫苗的年長者較容易有此情形。
因帶狀皰疹是可以治療的疾病,且一般來說不會有生命危險的疑慮,且前述的研究中也指出,在施打第一劑mRNA疫苗發生帶狀皰疹的病患中,施打第二劑再次產生帶狀皰疹的機會並不高,因此,在第一劑疫苗注射後產生帶狀皰疹,目前並非施打第二劑新冠疫苗的禁忌症,還是會建議在經治療後,施打第二劑的新冠疫苗。
台灣接種莫德納疫苗的族群中有不少民眾為50歲以上長者,本身即為帶狀皰疹的高危險群,新冠疫苗注射後發生帶狀皰疹的機會也較其他年齡層高。需留意施打第一劑mRNA疫苗未產生帶狀皰疹者,也並不代表施打第二劑就一定不會發生(歐洲皮膚科學會的研究中,有23%的患者是在施打第二劑之後發生帶狀皰疹)。
除了這篇規模較大的文章之外,也有多篇新冠肺炎疫苗後產生帶狀皰疹的個案報告。
帶狀皰疹之外,在2021年7月的美國皮膚科醫學會期刊(J Am Acad Dermatol. 2021 Jul; 85(1): 46–55) 中發表了一篇世界各國414位民眾接受新冠肺炎mRNA疫苗後皮膚反應 (83%施打莫德納疫苗、17%施打輝瑞/BNT疫苗) 的分析報告,其中最常見的四種皮膚副作用包括:1. 延遲性大型局部反應 delayed large local reactions (俗稱「新冠手臂」)
其他還有一些比較少見的副作用,例如凍瘡樣病灶、肢端紅痛症、原有皮膚病惡化、玫瑰糠疹、單純疱疹、填充物注射處(例如原本臉上打過玻尿酸的地方)紅腫…等各式各樣的皮膚疹。
其他新冠肺炎疫苗相關的皮膚問題,可參考台大醫院製作的Q&A:
- 衛生福利部疾病管制署疫苗簡介—帶狀皰疹疫苗
- Cutaneous reactions reported after Moderna and Pfizer COVID-19 vaccination: A registry-based study of 414 cases (J Am Acad Dermatol. 2021 Jul; 85(1): 46–55.)
- Varicella-zoster and herpes simplex virus reactivation post-COVID-19 vaccination: a review of 40 cases in an International Dermatology Registry (J Eur Acad Dermatol Venereol. 2021 Sep 6. doi: 10.1111/jdv.17646.)
- 臺大醫院新冠疫苗Q&A https://www.ntuh.gov.tw/COVID19-QA/Index.action